“四强”党支部经验分享:市农科院二支部以“科技+服务”推动枇杷产业高质发展
市农科院二支部强化党建引领,以“科技+服务”推动地方特色水果产业转型升级,绘就一幅幅“枇杷飘香”的共富图景。
一是引育并重,激活品种迭代新动能。德清“雷甸”枇杷历史悠久,《德清县志物产》中就记有“枇杷品名”,其个大味美,素负盛名。支部聚焦其品种结构优化,协调各方系统开展种质资源调查及品质评价研究,初步得出雷甸镇枇杷以硬条白沙、软条白沙、杨墩种等经典老品种为主,并引进“火炬”“浙白10号”等优良品种5个,构建枇杷综合品质评价体系1套,筛选出白玉、硬条白沙等较优品种5个,开展技术培训2场次,免费发放新优品种500株,推动雷甸枇杷产业走上精品化、品牌化之路。
二是强化联建,实现产业增效新突破。支部依托湖州市农科院职能和平台优势,牵头与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雷甸镇机关、雷甸镇和平村等党组织开展党建联建,助推长三角精品枇杷推介会落户雷甸,并建立长三角枇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工作站,指导企业在长三角精品枇杷推介会斩获“十佳精品枇杷”等3项大奖,稳步提升枇杷产业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向上争取枇杷相关科技项目资金29万元,积极开展提质增效基础性研究和示范应用,累计邀请浙江省农科院、上海市农科院等专家团队开展技术指导58人次,助力2024年雷甸镇枇杷产值同比增长5%以上,农户增收千元以上。
三是技术攻坚,打造立体发展新模式。组织支部党员每周开展常态化技术服务,“把科技论文写在大地上”,创新推广塘上枇杷、大棚枇杷控温等种植新技术,建成塘上枇杷示范基地,提升鱼塘土地利用率10%以上,延长精品枇杷上市周期15天,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同时,为高效利用土地冬季闲置期、提高土地利用率,党员攻坚团队探索实践出“枇杷园套种西红花”等高效栽培模式,破解了单一作物收益瓶颈,将其亩均创收提升至10000元以上。
市农科院二支部将持续深耕“科技+服务”,不断推动湖州各类水果产业转型升级,让“八园”中的“果园”“香飘万里、味传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