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湖州农讯 >病虫情报

病虫情报2025年第5期

    来源:植保站
  • 发布日期: 2025-05-20
  • 字号:[ ]

一代二化螟发生趋势与防控意见

据今年二化螟越冬残留基数、发育进度、田间发生及水稻种植制度、气候等综合分析,一代二化螟大发生,早栽单季晚稻和早稻发生将尤其重。各地务必加强科学指导,扎实做好防治工作。

一、发生量

灯下及性诱成虫:灯下和性诱峰次多、数量高。当前各地累计虫量均远超去年同期,性诱部分地方虫量已超去年全年虫量。各地各峰次灯下和性诱基本吻合。市站及各监测点4月1日至5月19日灯下出现4-5个峰次,市站灯下累计虫量3099头,是去年同期2.9倍。性诱监测显示:至5月19日,南浔迎春点、双林点和妙西点平均单个诱捕器累计诱虫2128.6头、1165.2头和680头,分别是去年同期2.6倍、1.7倍和6.2倍。

二、发生期

各地灯下和性诱分析,二化螟有效虫量当前蛾峰出现在5月15-17日,接下去预计仍有1-2个蛾峰,截止当前各点诱虫总量较去年同期高,预计后期蛾峰持续时长同去年基本持平。综合分析,一代二化螟卵孵高峰在5月底至6月中旬前期。

三、防治意见

今年越冬二化螟见虫比去年晚,但受温度高影响,蛾峰整体较去年早1-2天,前期虫量较去年高,但今年越冬基数高,预计后期虫量基本持平甚至高于去年同期。一代二化螟将在早稻和早播早插单晚上集中为害,一代二化螟大发生趋势明显。各地在防治策略上需通盘考虑,千方百计断食料桥梁,并狠治一代压基数,减轻后期防治压力,为全年防控争取主动。

(一)防治对象田

早稻、单季晚稻秧田、早播早插单晚田。

(二)防治时间

早稻需防治2次,带药下田的早稻第1次在5月底,没有带药下田的早稻立即防治,间隔 7-10 天作第2次防治。

单季晚稻按照2025年病虫情报第4期要求,在不影响产量前提下,适当较常年推迟移栽5-7天,并在移栽前2-3 天做好带药下田;早播早插单晚枯鞘团每亩达到 80个以上(含)时防治1次,并及时做好复查补治。

(三)防治药剂

优先选用赤眼蜂或微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Bt)、金龟子绿僵菌或白僵菌制剂等进行防治。化学农药可选用乙基多杀菌素、乙多·甲氧虫、阿维·甲虫肼、四唑虫酰胺+阿维菌素、阿维·氯苯酰等,具体使用剂量见产品标签。每亩兑水30~45公斤,施药时田间灌水3~5厘米并保持 5~7 天。

(四)注意事项

应注重轮换用药、交替用药,延缓二化螟抗药性进程;也可在药液中加入助剂,提高药效;同时要注意人、畜、水产和蚕桑等安全。


调查:吕进、倪爽,市区各测报点     预报:吕进       签发:何琴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