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情报2025年第3期
越冬代螟虫发生与防控意见
根据今年越冬代螟虫残留基数、发育进度及水稻种植制度、气候等综合分析,今年二化螟总体呈中偏重发生态势,其中,早稻大发生,如单季晚稻中后期遇高温干旱,则部分田块有一定的毁秆倒伏风险。做好越冬代二化螟防治,对降低二化螟虫口基数、减轻后期防治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务必加强科学指导,为晚稻丰产保驾护航。
一、发生情况及趋势分析
(一)越冬代二化螟残留量
今年分别于3月10日-3月30日在南浔镇迎春村、柏树村、双林镇大虹桥、旧馆镇港胡村、八里店尹家圩村、妙西镇渡善村等地对不同类型田块进行多次二化螟冬后田间残留稻桩剥查,地区间残留虫量有差异,其中,市站亩均残留虫量1.26(0.87-1.65)万头,双林点0.78万头,南浔点1.46万头,旧馆点0.03万头,妙西点1.22万头;整体均远高于去年同期。
(二)越冬代二化螟生育进度
今年越冬代二化螟总体发育进度较去年同期快。
稻桩化蛹进度调查。据4月7日-4月23日在南浔镇迎春村、南浔柏树村、双林镇大虹桥、八里店镇尹家圩等地连续开展稻桩化蛹进度剥查,今年二化螟化蛹进度较去年快,当前总体接近化蛹高峰,但地区间和田块间有差异。其中市站南浔点4月14日化蛹率47.5%;4月23日市站查平均化蛹率38.3%;随着气温升高,越冬代二化螟发育进度将加快,预计大部分田块稻桩内虫源化蛹高峰在4月下旬至4月底。
灯下及性诱成虫。今年市站灯下成虫初见4月9日,较去年晚10天。今年第一个蛾峰4月12日,蛾峰虫量51头(去年40头),第二个蛾峰在4月17日-23日,蛾峰虫量66头(去年62头)。市站、迎春点、双林点和妙西点的性诱捕器均同期增加,性诱和测报灯蛾峰趋势一致,下阶段灯下和性诱蛾量将持续,接下去仍有3-4个蛾峰,预计将持续至6月中下旬。
二、防治意见
近年来我市早稻扩面及超级稻早栽为二化螟提供丰富食料桥梁、高茬收割、暖冬天气频繁等因素导致二化螟越冬存活率高,虫口基数大。当前正是进行灌水杀蛹的关键时期,采取灌水杀蛹、避螟栽培、带药下田等防控手段是当前阶段降低二化螟虫口基数的最重要防控措施。
(一)阻隔育秧
有条件的农户可集中育秧,播种后采用孔径0.425mm~0.850mm(20目~40目)防虫网或无纺布覆盖,避免水稻秧苗期受二化螟产卵为害。
(二)避螟栽培
不影响产量情况下,适当推迟播种期,可有效避开螟虫产卵盛期,降低水稻落卵量,减轻一代螟虫的发生量。
(三)灌水杀蛹
要求即日起至5月上旬对冬闲田及绿肥田进行翻耕,将残留稻桩、稻草翻入土中,并灌深水淹没(低茬收割或粉碎稻桩的稻田,也可直接灌深水,淹没稻桩),保持7-10天,杀灭越冬螟虫,降低虫源基数。
(四)带药移栽
在水稻移栽前2-3天,选用氯虫·噻虫嗪(或氯虫苯甲酰胺+三氟苯嘧啶)+苯甲·嘧菌酯(或肟菌·戊唑醇)均匀喷雾带药下田。预防大田前期螟虫、稻飞虱、纹枯病和稻瘟病等,具体使用剂量见产品标签。
调查:吕进、倪爽、史锦华,市区各测报点 预报:吕进 签发:何琴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