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本院动态

农业“双强” | 稻蛙综合种养农艺农机融合示范试验基地建设案例

2024-08-26 来源:农科院

近年来,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农业“双强”行动统一部署,湖州市深入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本期推介稻蛙综合种养方面两例农业农艺农机融合示范试验基地建设案例。


浙江长兴创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项目概况

项目于2023年1月开始建设。稻蛙共生项目先后获得长兴县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浙江省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大赛二等奖。

二、建设成效

(一)农艺农机深入融合

设施化育苗和机械化种养殖,极大地提高了育苗成功率和养殖生产效率。劳动强度从20亩/人降低到80亩/人,节省了人工成本;亩产稻谷1000斤、黑斑蛙1200斤,亩效益1万元以上。

(二)稳粮增收共同富裕

通过“村+公司+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共同发展稻蛙共生事业。每年稻蛙基地为当地村集体经济增收60万元以上,点对点帮扶贫困户13人,每人每年增收2万元以上。牵头成立了稻蛙产业联盟,统一制定种养标准、统一供应种苗、统一回收销售,规模化推进稻蛙产业发展。

南浔尤尤家庭农场

一、项目概况

项目于2023年1月开始建设,2023年10月通过项目验收。建设主体为南浔尤尤家庭农场,占地面积1000余亩,组建有种植、养殖、农机等生产技术管理团队。

二、建设成效

01 生产高效助推收益增加


稻蛙综合种养采用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农户可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稳粮增效、粮蛙双赢”。通过测产,这种模式的稻田平均每亩可比原来增加收入2500多元,稻田综合亩产值可达30000多元。真正达到了既稳“米袋子",又保“钱袋子”的双赢效益。


02 技术革新促进产业发展


项目实施后,全新一代稻蛙综合种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得到优化升级,配套数字农业管控系统,稻蛙产业的社会关注度和农户接受度不断上升,为南浔区农业产业数字化、机械化运用和农业科技化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03 减肥减药形成绿色效能


稻蛙共生种养模式与推进国家“肥药双减”工作完美契合,实现了蛙以稻田中的蚊虫为辅食,稻以蛙粪为肥,"稻蛙共生"循环生态模式在养殖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可以同时提升稻谷和蛙的品质,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下一步,市农科院将持续推进农业“双强”项目建设,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