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情报2024年第9期
晚稻中后期病虫害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一、发生趋势
(一)二化螟:据8月21-25日调查不同类型田块,二化螟平均枯心丛率3.5(1.2-5.0)%,平均枯心株率0.23(0.1-0.3)%,观测圃残留虫量4500条/亩。各监测点性诱观测二代二化螟后峰出现早且持续时间长,8月上旬末进入羽化盛期后,当前蛾蜂仍在持续,预计三代二化螟8月底进入低龄幼虫盛期。预测三代二化螟总体中等、局部田块中偏重,如高温持续、零星失治漏治田块后期可能出现倒伏。
(二)稻曲病、穗瘟:近年来,稻曲病在籼粳杂交品种上发生较重。当前田间菌源充足,近期阵雨多,如破口前后遇适温多雨或高湿天气,稻曲病重发风险高。穗瘟前几年发生较重,破口期如遇适温高湿天气,感病品种和老病区存在流行风险,各地要引起重视。
(三)稻纵卷叶螟:经前期防治,当前单季晚稻面上防后残虫量不高,蛾量亦回落,但残留卵量仍很高,切勿掉以轻心。各地监测五(3)代后峰持续时间长,从8月11日前后一直持续至8月20日前后;当前亩均蛾量在48.3-170只;市站和旧馆点查稻纵卷叶螟亩均残留虫量0.56万条;但8月24日旧馆点查卵0.9(0.4-1.43)万粒/亩,26日市站查卵一般田块亩卵量在1.78万粒以上,植株嫩绿高大田块亩卵量在3万粒以上。面临大面积破口,如温度降低、阵雨增多,温湿度适宜,则前期失治漏治田块可能出现大面积刮白,从而引起产量较大损失。预测六(4)代卷叶螟总体中偏重、迟熟嫩绿田块大发生。
(四)稻飞虱:今年前期灯下和田间褐飞虱量均较高,经防治,当前面上田间虫量低。市站测区8月26日查总稻虱0.26(0.01-0.6)万头/亩,去年同期为1.52万头/亩,其中褐飞虱0.15(0.01-0.3)万头/亩。各测报点查,8月25日迎春点0.58(0.3-0.84)万头/亩,双林点0.55(0.36-1.02)万头/亩;8月24日旧馆点2.1(1.4-3.4)万头/亩,其他点类似。预测六(4)代总体中等,其中零星失治漏治田块中偏重。
(五)纹枯病:经前期防治,当前面上轻发生为主。8月23日迎春点丛病率2.7(2-4)%、株病率0.28(0.16-0.4)%,双林点丛病率16.7(10-20)%、株病率2.9(2.7-3.2)%;24日旧馆点丛病率7(4-10)%,株病率1.9(0.7-3)%,其他点情况相似。
二、防治意见
根据气象预报,水稻破口前后多阵雨,适合稻曲病的发生;当前田间二化螟发生较去年同期重,如高温持续,则更有利二化螟扩展危害;如晚秋高温,褐飞虱易爆发。各地要克服麻痹思想,重视三代二化螟和卷叶螟残留卵量防治;并坚持做好褐飞虱“治四压五”工作,压低虫口基数,争取主害代的防控主动。
(一)防治策略:预防稻曲病等穗期综合性病害,主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兼治稻飞虱和纹枯病,查治细菌性病害和叶蝉,感病品种和老病区做好穗瘟预防。
(二)总体防治时间:8月27日—9月1日,早破口早打药。
水稻破口前7-10天(籼粳杂交稻:20%主茎穗剑叶与倒二叶叶枕持平;常规稻:破口前5-7天),做好稻曲病第一次预防,
并在破口期做好稻曲病第二次预防。
二化螟在水稻破口期进行用药防治,并及时做好复查补治。
感病品种和老病区等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做好穗瘟预防。
(三)农药配方
预防稻曲病和兼治纹枯病:使用肟菌·戊唑醇或苯甲·丙环唑或苯甲·嘧菌酯等;预防穗瘟:使用三环唑或肟菌·戊唑醇或苯甲·嘧菌酯等;防治二化螟:可用乙多·甲氧虫或阿维·甲虫肼或乙基多杀菌素或四唑虫酰胺+阿维菌素;防治卷叶螟:使用茚虫威或四氯虫酰胺或阿维·氯苯酰或四唑虫酰胺等;兼治稻飞虱:使用三氟苯嘧啶或氟啶虫胺腈或烯啶虫胺及其复配制剂;兼治叶蝉再加吡虫啉等,注意轮换用药,具体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见产品标签。
三、注意事项
高温天应早、晚喷药,切忌中午前后施药;无人机每亩用水量须喷5升以上,以防高温蒸发,防治稻飞虱田间须保持3-5cm的水层,保持5天左右,以提高防效;务必要注意蚕桑、人、畜、水产等安全。
稻渔轮作或稻渔共生田块建议以绿色防控为主,禁止使用对鱼虾等有害的化学农药,各地做好指导。
施药后将农药空瓶(空袋)及时带回交于回收处,不得丢弃在田间地头。
调查:吕进、倪爽,市区各测报点 预报:吕进 签发:何琴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