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256431X/2024-00193 成文日期:   2024-12-1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湖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三季度完成情况
发布日期:2024-12-17 10:34

序号

目标任务

推进情况

备注

37

建成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县1个、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实践示范村20个。高水平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强市,深化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培育壮大绿色渔业、现代种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两山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贯彻实施桑基鱼塘系统保护规定。(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供销社)

1.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135.69亿元、73.1亿元,增幅均为4.7%,排名均为全省第1;

2.7月承办两山农品(湖羊湖蟹)品牌广州推介会及产销对接会,9月携湖州农产品赴新疆参加第九届骆驼产业发展大会。截至九月底,品牌销售额实现3.54亿元,累计举办活动25场次。

3.持续加快农业“双强”项目建设,26个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9860万元,累计投资完成率80.31%;大力发展设施渔业,南浔东裕、吴兴运弘基地建成投产,吴兴元通桥、德清蠡山数智鱼场等设施渔业项目加快建设,全市设施渔业规模达76.6万立方米,其中,陆基设施渔业规模达22.6万立方米、面积全省第一。推进省级良种繁育基地项目6个、省级良种繁育基地项目6个,新建种业项目8个,新增省级种业阵型企业3家。

4.制定《中国式现代化美丽乡村(样板片区)评价办法》,并组织区县开展首批中国式现代化美丽乡村申报。举办全市首届村咖大会,并发布全国首个乡村运营市级地方标准《乡村运营(村庄经营)指南》。

5.强力推进《规定》宣传贯彻相关工作,《桑基鱼塘系统保护与发展专项规划》、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制定等7项重点任务和配套政策有序完成中。

38

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万亩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0.3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10.6亿斤以上。招引千万元以上乡村产业项目150个,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5家以上、未来农场10家以上。大力实施乡村新青年行动,聚引乡村振兴“五类英才”4万名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人力社保局)

1.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进度全省领先,完成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任务2.84万亩,预计全年可完成7万亩。据统计,春粮收获面积37.42万亩、总产量2.24亿斤、单产299.71公斤/亩,实现“三增”;单产高于全省平均单产3.51公斤/亩,居全省第一。早稻种植面积1.25万亩、产量0.095214亿斤,单产396.6公斤/亩,单产居全省第一。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   可达123万亩,产量10.85亿斤。

2.1-8月新引进千万元以上乡村产业项目162个,已超出目标任务。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6个,完成投资77.36亿元,同比增长66.1%。已完成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审查工作,拟认定34家(待市政府发文)。已组织区县对今年18家市级“未来农场”创建对象开展初验工作,10月启动市级复验,11月完成认定。

3.以青年入乡发展引领现代“新农人”培育,创建省级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2个、省现代化农创园2个、第一批省“浙农智富”品牌1个,培育现代“新农人”1.52万名,累计培育农创客1888人、创客团队290个,认定市级乡村创客团队20个。1-9月聚引乡村振兴“五类英才”达到3.8万名。

40

打造部省共建数字乡村引领区,加快公共服务智慧场景在乡村覆盖贯通、务实运行。(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建设局、市数据局)

截至9月底,全省智慧农业“百千”工程暨“浙农码”部署推进会在湖州召开,深入推进农业主体数字化转型发展,入选全省智慧农业“百千”工程成果案例4个,入选长三角数字乡村建设典型案例3个,已推荐上报创建省级未来农场9家、“乡村数智生活馆”43,德清县成功入选省级乡村数智生活馆整县制建设名单。农房浙建系统共完成农房网格巡查18.9万次,已超额完成省定16万次的目标任务。共发起新建农房申请689件,完成审批482件、完成率70%。培训并录入乡村建设工匠1425名,实施农房改造8000余栋,均已完成省定一类目标任务。

42

深入实施“强村计划”,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超过95%,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1.扎实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强村计划,推进强村抱团项目建设。截至9月底,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抱团项目110项,落实欠发达村“一村一策”增收举措,新增项目举措132项。新增农村集体产权交易663宗、交易额超9000万元。强村公司相关做法列入省乡村振兴最佳创新实践案例。市农业农村局与市文旅局共同上报的“共富”信息获副省长胡伟批示。我市“创新强村富民指数推动村村实干争先”改革案例入选全省2023年度农村改革十大案例;

2.全市建立农业产业帮扶基地168个,帮扶低收入农户5626人次,上半年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2799元,增长11.3%,居全省第5位,预计三季度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超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