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6431X/2022-00138 | 成文日期: | 2022-07-1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文件编号: | 湖农函〔2022〕12号 | 发布机构: | 湖州市农业农村局 |
李玉峰委员:
您提出的《加快构建我市现代种业体系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聚焦优势种业产业,大力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水产、湖羊等种业产业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种业发展现状
(一)种质资源保护不断加强。持续做好种质资源调查和收集保存,强化濒危种质资源系统调查和抢救性收集。全面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及时启动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基本完成第一阶段普查任务。推进市级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体系建设,建立以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心牵头、各区县资源保护单位为成员的“1+5”种质资源保护平台,大力建设种质资源保护库(场、区、圃),建成湖羊国家保护区1个、国家太湖鹅保种场1个、省级湖羊保种场1个,建成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个、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个。探索建立种质资源共享分发和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推动种质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加强渔业资源养护,坚决落实太湖禁渔管理。
(二)育种科技创新不断强化。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创新育种科技。开发建设“湖羊通”养殖软件,并在省级保种场试点,通过数字化可视化解决湖羊养殖选配育种、生产预警等问题。大力推进育种联合攻关,建成国家罗氏沼虾遗传育种中心、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湖州综合试验站、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湖州综合试验站、省农作物品种区试站等种业科技创新平台。自主育成新品种16个(晚稻新品种3个、水产新品种6个、水果新品种2个、瓜菜新品种3个、家蚕新品种3对),其中,水产新品种数量占全省35.7%;“白叶一号”安吉白茶、“南太湖2号”罗氏沼虾品种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晚稻新品种浙湖粳25和浙粳100,年产种子30万公斤,全市推广面积近15万亩。
(三)良种保供能力不断提升。建成农作物种子繁育基地6500亩,建立水稻新品种示范基地9个,常规晚稻种子年生产能力260万公斤、自给率100%,承担各级储备种子收储任务114万公斤;建成湖羊种羊场20个,市级保种场5个,湖羊年供种量6万只,种猪年供种量3.1万头,建成省级良种繁育基地(农作物、畜禽、水产)8个;建成省级以上水产良种场10个,有力保障了全市农业用种数量和质量安全。
(四)种业企业培育不断加强。分类培育综合型、特色型、保障型种业企业,全市现有种业企业121家,年产值8亿元以上,其中市级育繁推一体化星级种业企业28家。水产种业年产值6.1亿元,全省第一,外销率近90%,其中罗氏沼虾、鲌鱼、加州鲈鱼、黄颡鱼苗种年产量占全国的60%、40%、20%、20%;畜禽种业年产值2.1亿元,其中湖羊年供种量占全省的70%,湖羊“援疆入川”扶贫模式年输送量达1.9万只,入选第二届全球最佳减贫案例,成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示范样板;“白叶一号”茶苗输送贵州、四川、湖南2210万株,以“先富带后富”的做法助力脱贫攻坚;蚕桑种业出口企业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蚕种出口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朝鲜等国家,出口量占全国的20%。
(五)政策扶持进一步加大。根据中央、省对种业振兴的部署要求和有关市领导的指示精神,结合我市种业发展情况,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起草了《湖州市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了关于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湖政办发[2021] 29号)。支持现代生物育种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单个项目最高补助100万元,对主要承担国家、省重大科研项目的,给予上级补助经费20%的配套,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对通过国家级、省级审定的农作物新品种单位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面积200亩以上制繁种基地的主体按每亩500元补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对列入省、市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的单位,每年分别按5万元、3万元补助;对订单良种主体按省标准的50%给予奖励,对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面积达到200亩以上的主体,每年给予10万元补助;对生产一代杂交蚕种5万张以上的主体,每年给予10万元补助;支持市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南繁基地建设。对承担市级湖羊、水产保种任务的主体,每年给予15万元补助;对改造提升后新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原种场、一级种羊场、二级种羊场,分别给予35万元、20万元、1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国家级、省级、市级水产良种场,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1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改)建区域水产繁育中心建设项目,按基础设施实际投资额的50%补助,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二、下步工作打算
正如提案所述,目前我市种业还存在一些短板,结合您提出的建议及我市种业发展情况,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种业发展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省有关种业振兴文件要求,切实把种业作为先导性重要产业来抓,全面提升供种保障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制定出台我市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255”的战术打法,按照“三年上台阶、五年创一流”总体安排,打造水产种业硅谷、湖羊种业之源,建设种业强市。“2”是指聚焦水产、湖羊两大优势种业产业,“5”是指聚力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科技创新、种业产业提升、数字种业发展、种业保供监管等五大行动,“5”是指聚力攻坚一批高层次的种业繁育基地、一批高能级的种业科创平台、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种业创新团队、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种业重大项目、一批国内有影响力的种业龙头企业“五个一批”示范性成果。
(一)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强化供种保障能力。建立我市地方农作物、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目录,积极开展地方特色资源抢救性收集,留住好种子、好品种,防止品种退化。加大保种场保护力度和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各级资金,撬动社会投资,重点支持省级以上农作物、畜禽、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场(区、库、圃)建设,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场,建立健全保种、繁育、推广体系,建立“1+X+N”的繁育推广体系。完善推广机制,以白叶一号茶叶、湖羊、水产种业为重点,助力“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推进“湖州青虾”“南浔绣花锦”“湖州菱”等区域特色品种申报地理标志农产品,打响“安吉白茶”“湖州湖羊”“湖州湖蟹”“太湖鹅”“胥仓雪藕”等“乡字号”“土字号”地理标志农产品,推动品牌带动产业、产业带动种业。
(二)实施种业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以引进先进理念、优异资源、关键技术、高端人才和龙头企业为导向,积极争取各类省级以上育种创新平台落户我市,加强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心等与三省一市涉农高校院所交流合作,吸引种业创新资源向我市汇集,组建农业种质资源创新与应用市级重点实验室,提升南繁育种基地科研条件,探索构建种业创新联合体,共同开展种业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研究,共享科研成果。
培育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加强优质高产品种、地方特色品种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鼓励生产经营主体进行优良品种的更新与技术应用,提高经济效益。把培引优势企业、良种基地、专家团队、科技人才作为种业发展核心战略,整合完善现有产业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加大种业领域项目招引力度,积极向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推介项目,扩大种业有效投资。支持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的选育,支持一批有科研创新能力、有市场竞争力优势的种业企业,支持种业人才携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在我市实施转化,支持科研院所、社会组织、海内外人才团队等组建新型研发机构,支持种业企业从市外柔性引进研发人员等。
(三)推进现代数字种业建设,加强种业保供监管。构建“数字种业”应用场景,提高科研育种、资源保护、品种管理、种子生产经营、种业监管服务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动科研机构、种业企业探索“常规育种+生物技术+信息化”的育种新模式。推进“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模式,实现育种、产、加、销一体化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重点开发种业子场景,开展绿色标杆场、数字化牧场、未来农场建设,加强数字智能场景应用,全面提升示范养殖场、保种场、良种场等的机械化数字化水平,推动产业整体智治。建立品牌授权准入、产品追溯机制,加强品牌产品全过程监管,其中种羊方面实施单个场核定供种能力,以核定数发放标志标识数,持续打击“洗澡羊”等行为,制定湖州湖羊种羊等级评价体系,严控产品品质,努力打造“湖州湖羊”靓丽金名片。
衷心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注,并希望今后继续得到您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
湖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7月15日
(联系人:陆文渊,电话:13615827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