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农业农村 > 农业农村概况

湖州市农业农村基本情况

  • 字号:[ ]

              湖州市位于浙江北部、太湖南岸,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得名的城市。市域面积5820平方公里,东部为水乡平原,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概称"五山一水四分田"。辖吴兴、南浔2个区,德清、长兴、安吉3个县和南太湖新区。2021年,全市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平均发展水平评价连续三年、省乡村振兴综合评价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8.1亿元,增长3.0%,列全省第2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0.9%,列全省第4位。省委书记袁家军、时任省长郑栅洁、代省长王浩和省委副书记黄建发、常务副省长陈金彪、副省长徐文光等省委省政府领导分别到湖州调研“三农”有关工作,以数字化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做法,获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播出;以“莫干山”为代表的“民宿发展模式”、以“鲁家村”为代表的“田园综合体模式”入选全国乡村产业振兴十大模式。先后承办了首届长三角区域水生生物增值放流活动、长三角湖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等重要活动。           

湖州“未来农场”向“现代化”迈进。全面落实农业“双强行动”,创新提出打造“四化六高”标准,引领现代农业、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时代特征的“未来农场”,作为全市首发的五辆“共富班车”之一率先启动,“十四五”期间,将在种植业、渔业、畜牧业、休闲农业领域打造100家未来农场。首批遴选出30家主体列入市级“未来农场”创建对象,共投资19.5亿元,涉及行政村31个,流转土地面积超2万亩,村集体增收1380万元;吸纳农村劳动力2930人,促进就业增收1.289亿元;联结农户5336户(低收入农户621户),增收5227万元;联结普通农业主体593家,增收5708万元。

湖州新时代美丽乡村向“组团式”迭代。加快推动新时代美丽乡村从“一村一品”向“一片一韵”转化、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片区向“未来乡村”融合,聚焦“一统三化九场景”,推进“四个集成”落地机制,创新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片区、组团式“未来乡村”建设,安吉“余村两山示范区”、德清“莫干国际•智绘乡村”等首批10个全面建成,启动第二批建设11个,两批覆盖行政村近百个,率先实现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市级美丽乡村全覆盖,湖州集成改革、组团发展的经验获得徐文光副省长批示肯定。

湖州农业“标准地”向“升级版”深化。出台《关于规范农业“标准地”管理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形成从立项、供地、发证、抵押的闭环管理,全市共有农业“标准地”项目135个,已完成供地54个、面积228.7亩。在全省率先开展农业“标准地”使用权和农业生产设施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已为农业“标准地”使用权抵押贷款项目投放贷款3998万元,为农业生产设施产权抵押贷款项目颁证面积180万平方米,投放贷款1910万元。

湖州数字乡村向“一张图”汇聚。制定《湖州市数字乡村首批数据目录》,规范“数字乡村一张图”建设内容,集成雪亮工程、“浙里办”、地理信息等多个系统,将乡村规划、乡村经营、环境治理等五大主题元素呈现在一张图上,实现全过程闭环智慧治理。目前,“数字乡村一张图”上线应用覆盖率达100%,德清五四村、安吉余村、长兴龙溪村、长兴港口村等4个村入选省数字社会“2+4”多跨场景应用落地未来乡村试点,数量居全省第一。

湖州强村富民向“共同体”发展。积极拓展强村发展新路径,由区县、乡镇牵头组织,通过单村组建、多村联建、多村参股等模式联合组建“强村公司”,已完成组建250家,实现利润1.5亿元,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下欠发达村全面消除,做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创新企业、村、农户新型合作模式,构建闭环管理“利益共同体”,成功打造了 “星光农业”等“4+4”稳量增效新模式,全市完成示范推广面积27.25万亩,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湖州农村改革向“集成式”推进。以农业标准地改革为牵引,统筹推动农村承包地、农村宅基地、农业“标准地”三地联动集成改革,湖州市、德清、长兴获评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省级试点,新增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1.96亿元。扎实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农民建房“一件事”审批办理系统线上审批率100%;德清县全国首创“单一”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利率比平均贷款利率下调20%。全市已盘活利用闲置农房15527幢,面积3516.38亩,引进投资23.18亿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