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农业农村 >农业农村概况

湖州市农业农村基本情况

  • 来源:办公室
  • 字号:[ ]

   湖州市位于浙江北部、太湖南岸,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得名的城市。市域面积5820平方公里,东部为水乡平原,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概称"五山一水四分田"。辖吴兴、南浔2个区,德清、长兴、安吉3个县和南太湖新区。2023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目标定位,积极投身“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系统开展扬长补短“双十”行动,守正担当、创新破难,荣获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荣膺省委省政府首届“神农鼎”、成功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连续四年数字乡村发展水平位居全省第一。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6.3亿元,同比增长5.0%,增幅排名全省第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11元,增幅6.7%,排名全省第7;城乡居民收入比1.52,排名全省第2。

1.聚焦国之大者,稳粮保供的“底盘”越来越牢。坚决扛起稳粮保供政治担当,大力实施粮食安全保障行动和农田建设攻坚行动,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122.01万亩、总产量10.73亿斤,实现粮食生产“七连增”、单产“八连冠”。狠抓“非粮化”整治后半篇文章,全力推广稻渔共生等“4+4”稳粮增效模式,累计推广面积40.51万亩。夯实渔业首位产业根基,深入实施绿色渔业提质增效行动,产量位列全省淡水渔业第一。全力推进国家湖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蛋禽产业集群两个集群项目建设。

2.聚焦示范引领,和美乡村的“里子”越来越实。启动实施和美乡村建设行动,牵头推进大余村“四季看变化”标志性点位建设,累计建设组团式和美乡村40个,25个村入选第三批省级未来乡村创建名单,创建总数累计达到60个。探索乡村品牌化运营,大力推广“大仙潭”“春风·白杨”等乡村品牌经营模式。系统总结湖州“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经验成效,10月11-13日,全国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现场推进会在浙江召开,我市成为现场考察点最多的地级市。

3.聚力“双招双引”,产业发展的“实力”越来越强。全市新引进千万元以上乡村产业项目21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8个。抓实特色农业强镇构建乡镇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织里镇(湖蟹)新入选2023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累计争创国家级农业特色强镇5个,实现区县全覆盖。建成10亿元以上农业全产业链14条,产值全省第一。突出示范引领,创成市级未来农场36家,撬动社会投资32.6亿元。全面启动乡村新青年行动,累计引育农创客4800余名、创客团队500余个,在全省率先实现县级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全覆盖。

4.聚力农业“双强”,创新推广的“步伐”越来越快。深化与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市校合作,推广“四新”技术50余项,获科技奖励10项,其中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实现十三五以来的层次突破,农业丰收奖6项、首次位列全省地市级农科院系统第一。实施智慧农业“双百”工程,累计建成省级未来农场8家、省级数字农业工厂58家,均居全省第一。建设“湖州乡村大脑”,实现省市县三级贯通,推进“14+2”浙农应用贯通落地,总用户20.8万人,“浙农码”累计赋码用码量2583万。

5.聚力强村富民,农村群众的“日子”越来越好。牵头推进缩小城乡差距试点和城乡提升工程,出台《湖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发展壮大强村公司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的指导意见(试行)》《湖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开展村级债务分类评价的指导意见(试行)》文件,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90%以上。深化“三地”联动改革,农业“标准地”项目累计供地91个(379亩),农业“标准地”土地出让金规费返还村集体超5000万元。三季度,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1%。

6.聚焦绿色低碳,生态农业的“底色”越来越亮。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先行,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3%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耕地平均质量等级2.73等全省第二。强化绿色优质农产品认定,全市新获证绿色食品115个,全市有效期内的绿色食品数量达到515个,绿色农产品过百县数量全省第一。严厉打击农业领域各类违法行为,强化动植物疫情防控,截至目前全市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及重大动植物疫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