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索引号:   00256431X/2024-00143 成文日期:   2024-08-1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湖州市农业农村局
湖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127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4-08-12 10:53:27
湖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
第127号提案答复的函

刘成成委员:

您在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探索“国字号”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共富新模式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湖州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部署要求,高质量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有效增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截至2023年底,全市经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1578家,涵盖了粮油、水产、水果、茶叶、蔬菜、林业、畜牧等农业主导产业,着力抓好地域特色农产品种质保护、平台打造、品牌建设、营销供给等关键环节,努力把地域特色产业做精做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高质量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水平,增强服务带动小农户能力,助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1.强化示范引领,推动小社做强。完善示范社评定指标体系,持续开展示范社评定,建立示范社名录,推进国家、省、市、县级示范社四级联创,对新评定带动能力强的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给予一次性20万元奖励,对评定为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再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截至目前,全市区县级以上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共256家,其中国家级11家、省级34家、市级54家;合作社联系带动农户6.6万户。2.强化规范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从完善章程制度,健全组织机构,规范财务管理,合理分配收益等方面,加强管理,规范提升合作社的运行,支持联合社组建运行,由“户户合作”转变为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社社联合”,由合作社“单个打拼”转变为“抱团发展”。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和《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等11部门关于引导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意见》,发挥合作社章程的规范作用,以健全成员管理、财务管理、生产标准、利益分配等制度为重点开展示范性合作社建设,努力规范合作社运行。3.强化互助合作,推动联合做大。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以产业农合联为载体,整合全产业链上合作经济组织资源,集聚服务对象和服务需求,推动组织做大、产业做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49家产业农合联,吸纳会员2300多个,涵盖粮食、瓜果、蔬菜、水产等农业主导产业,拥有基地面积12万亩,服务面积43.8万亩,带动1.8万户农户。同时,充分发挥产业扶贫造血功能,依托产业农合联全市共建立了58个帮扶基地,帮扶低收入农户1800余户,实现户增收1.3万元。

二是强有力推动国企担当助力乡村振兴。市国资国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践行国企担当,奋力乡村振兴,勇当创富带富帮富先锋,为推进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贡献国企力量。1.市城市集团聚焦农村新业态培育,以新农批市场打造“智慧农批”为抓手,打通数据集成分析网络,实现数据标准化、流程数字化、业务数据信息化、资金结算线上化。2023年深挖和平镇芦笋、茶叶、果蔬等特色产业,对接15个村11个产业帮扶基地,设立“义卖专柜”、开通爱心配送专线等形式,深入推进“爱心助农”、“爱心义卖”等活动30余次。建立“国企+农户+农批商户”型订单模式,累计代销农产品突破430万斤,帮助创收1000万余元。2.市交通集团大力发展生鲜配送业务,2023年度完成生鲜配送业务累计营收3185万元,累计为30家单位提供生鲜配送服务。高铁热链项目累计供餐35800份,配送涵盖3万多人次,总销售额达到154万;在全国首个生态日活动中,公司作为活动保障单位,7天内为大会提供5000份绿色餐食,稳步的销售端为农业基地后期农产品的销售搭建长远的种植、销售、服务链。3.市产业集团建立数字销售网络,合作销售终端盒马生鲜、叮咚买菜、巴奴火锅等头部电商平台合作加连锁餐饮品牌海底捞,开拓电商门店500余家及海底捞华东区300余家连锁餐饮门店。生态农业公司建立直供平台,所有经过公司的产品到达叮咚买菜入仓免检,大大缩短了中间环节,可为农户淡水鱼销售每斤增加0.2-0.5元的利润,农户亩均增收1000元左右。联合叮咚买菜,推进和安吉溪泉鱼项目合作,通过全养殖过程水质的标准化管控蜂窝池调水,打造高品质“溪泉鱼”产品,每斤可比市场价高3-5元,按亩产3000斤计,亩均可增收10000元。

三是大力招引培育乡村振兴人才。聚焦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大力推进现代“新农人”培育,不断优化提升乡村振兴“五类英才”素质结构。1.大力培育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突出领军型乡村产业经营人才培养,依托“南太湖精英计划”、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平台,2023年新遴选乡村振兴领军人才10名(累计61名)、后备人才5名,组织涉农企事业单位全职招引青年博士8名。深入推进“千家主体培育工程”,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提升农民产业发展能力,新增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家、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14家。2.大力培育双创带动的乡村创客。聚焦返乡“新农人”、本土“农二代”、涉农“高校生”等重点群体,深化“千个团队、万名创客”工程,依托大学生创业园、青创空间、青创农场等载体,推广“余村全球合伙人”、DNA数字游民公社、谷堆农创、窑里乡创等模式,举办首届“两山杯”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新创意创业大赛等活动,在全省率先实现县级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全覆盖,为广大青年人才搭建了良好的乡村创业创新平台。围绕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定期举办乡村运营系列主题沙龙。3.大力培育各行各业的工匠能手。深入实施农业农村领域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充分挖掘农业产业、乡创产业、农耕文化、农民手艺等方面的技能型人才。2023年,围绕种养加服能手、农村电商人才、乡村手艺人才等,培育“湖州乡村工匠”51名(累计达到101名),入选全国首批乡村工匠名师1人、省乡村工匠名师20名、名师工作室3个。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强化与湖州农民学院、湖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等联动合作,2023年争取省级以上农民培训资金800余万元,培训高素质农民1938名,农村实用人才4163名。

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正如提案中所指出的,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管理团队质量、溢出价值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根据提案中提出的意见建议,专门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听取和征求各方意见,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健全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明确各级示范社评定及监测标准,按照“突出重点、创新方式、示范带动、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选举一批内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规模化生产运营的典型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树立典型,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推进示范社“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社员知识化、产品安全化”的建设,努力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成为有规模、有实力、带动力强的农业主体,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政策引导,从资金、技术、用地、用水、用电、税收等多方面给予扶持和优惠。对新评定带动能力强的省级、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给予一定的奖励。规范合作社内部经营机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提升合作社内部造血能力。支持金融机构结合业务范围及本地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的优惠金融产品。加大保险保障力度,提供适合的保险品种,扩大险种覆盖范围,增强农民合作社应对风险能力。

二是激发社会资金投入,做实项目帮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动指导国企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创新托管运营形态,破乡村运营难题。探索“国企+合作社+农户”的农业共富新模式,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做细做实引资、助农、助产等各方面工作,积极争取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支持,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鼓励国有企业帮扶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投资建设公益性基础设施或社会事业项目,充分发挥国企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创新抱团投资形态,破集体增收难题。选准、选好帮扶项目,组织指导市属国有企业深入结对村调研,与干部群众座谈,征求干部群众意见建议,进一步理清结对帮扶思路举措,结合国有企业产业优势和结对村资源禀赋,谋划实施一批高质量帮扶项目,努力激活结对村“造血”功能,“一村一策”打造帮扶项目,在特色农副产品采购、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积极谋划,着力塑造一批农产品品牌,努力打通从产品到产业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提升帮扶成效,同时为企业增收盈利。

三是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合作社综合决策能力。坚持“帮扶同扶智、扶志相结合”理念,吸收回乡服务创业的优秀人才,壮大人才队伍。健全合作社招引人才工作机制,探索吸纳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农民合作社管理。加强对合作社带头人、社员进行强化培训,重点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建设,造就一批懂技术、懂市场、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提高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转变补助方式,资金向人才培训转移,组织农业大户实地参观学习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提高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举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班,培养一批有能力、有思想、有创新的管理者,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强化对社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素质,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的凝聚力,全面提高专业合作社的综合决策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优化打造“1+1+N”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2.0版,加强合作社人才队伍培养服务指导力度,提升合作社整体素质。推动农民合作社专业人才带动合作社的发展,联合广大农户,充分解决农户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之间的供求矛盾。

四是提高合作社品牌意识,增强服务能力。合作社要做强名社、做优名品、做响名牌,积极开展产品品牌认证和注册工作,加强品牌建设和诚信建设,自觉维护品牌声誉,向品牌要效益,以质量保品牌,靠品牌拓市场。要充分发挥品牌效应,通过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形成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合作社的产品,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坚持以服务成员为根本,把成员作为合作社主要服务对象,解决成员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让农民在参加合作社的过程中得到更大实惠。支持农民合作社加强农资供应、技术服务、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产地初加工、产品销售等关键环节能力建设,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成员能力。引导、鼓励合作社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开展联合与合作,发展合作社联合社,形成“合作社+联合社+产业农合联”模式。支持农民合作社培育品牌,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品牌效应和影响力。

衷心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注,并希望今后继续得到您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