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新品种选育与品保之“微粒子病镜检”
2024-07-29 来源:农科院
在蚕业科研与蚕种繁育中,为保障蚕种质量和安全,“检种”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作为蚕种生产中唯一的法定检疫对象,家蚕微粒子病是影响蚕桑生产的主要不安定因素。由于缺乏治疗手段,现主要沿用“镜检母蛾”“淘汰有毒蚕种”的策略,在生产环节通过人工镜检,去除不符合标准的病蛾。
微粒子病镜检一般采取抽样检查。为保证蚕种的质量,我院采取100%母蛾镜检的办法,留检对应卵圈母蛾样品数超400份。样品母蛾在蛾盒中置于干燥通风处约一周,使其自然死亡,再行干燥处理用于制片。
在装有母蛾的磨杯中加入0.5%Na2CO3或K2CO3溶液60~80 ml,使用群体磨蛾机粉碎母蛾样品。样品需经过充分研磨,使微孢子虫从母蛾组织中分离出来。样液经过滤离心,弃去上清液,添加2%KOH溶液,混匀后点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制成样片待检。
镜检由一定专业技术水平人员操作,使用光学显微镜对样片进行视检,镜检倍数600×以上,每个样片观察不少于5个视野。条件允许情况下,由两个技术人员进行交叉检验。检查过程中,要注意防止长时间用眼疲劳,导致漏检、误判。
镜检全程要严格执行场所、工具等的清洁和消毒程序,做好标记、记录,防止样品交叉污染。对检验不合格的蚕种应予以淘汰和无害化处理,防止流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