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科研动态

中国古代外交下的第一次种质引入-黄瓜

2024-04-02

中国古代历史外交第一人,当是凿空西域的张骞。


广义上的西域主要是指河西走廊以西的区域,即今天的新疆、中亚、西亚等地区。在距今2000多年前,汉武帝时期,也就是公元前126年为了与被匈奴欺负流离逃难的大月氏(rou zhi)建立同盟关系,以共同对抗匈奴,张骞作为身强力壮、智勇双全的勇士担负了这一重要使命。


路途凶险,风餐露宿,食不果腹,先是被匈奴抓了去,关了10年,偷跑出来,继续一路向西。先后西行至了大宛(dà yuān)、康居,抵达大月氏(rou zhi),又至大夏。当年的大月氏因为找到了水草肥美的阿姆河流域一带,在这里安家生活。张骞在这里停留了长达一年的时间,被大月氏拒绝后绕路回长安。

长时间异国他乡的生活,张骞的所见所闻所想成为那个时代了解同时空下另外一片辽阔疆域的宝贵资料。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张骞在历史浪潮中浓墨厚重。在我们不断注目英雄史诗,家国大业、时代更迁时,有那么几种菜,几个果,也在跟随着历史迁移。

黄瓜,先前称作胡瓜,原产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印度西北部地区,5000多年前被印度人当作中药材来驯化,后来逐渐成为一种蔬菜,分两路传入中国,其中一路就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称为华北系黄瓜,另一路是从印度、东南亚等地通过海路传入华南地区,称为华南系黄瓜。从两路传入中国的黄瓜,在南北方气候差异的长期驯化中,在我国形成了品种多样的黄瓜类型。

一个物种的原产地,造就了一个物种的基础生物学特性,黄瓜起源于喜脉拉雅山脉南坡。纬度位于北纬30度以南,印度首都新德里与我国长江以南的长沙、南昌大抵在同一纬度地区,但气候却大相径庭,印度的南方和北方全年都很热,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受喜马拉雅山脉阻挡,北方冷空气不能长驱直入印度腹地(喜马拉雅山这道屏障使印度少挨了不少冻),因此,印度的冷季气候也相当温和,月平均气温在18度以上(在我国春暖花开的四月,印度人已经热的要跳河洗澡了)。印度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便也造就了黄瓜喜温不耐寒、耐弱光(阴雨的天气较多,所以比较耐阴,有温度就有了保障)、喜湿怕旱不耐涝、对空气相对湿度的适应能力比较强。


       张骞出使黄沙飞扬、条件苦寒的西域,返回长安绕道向南经过了身毒国(今印度),或许是在口渴难耐的长途跋涉中吃到这清凉爽口的黄瓜,人生又多添了几份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