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情报2018年第5期
晚稻中后期病虫害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一、发生趋势
1. 六(4)代稻纵卷叶螟:田间蛾量开始上升。单晚田赶蛾,市站测区8月21日191(40-380)只/亩,双林点8月20日235(80-620)只/亩,南浔点8月21日135(20-570)只/亩,练市点8月20日145(110-210)只/亩,妙西点8月19日105(50-190)只/亩。蛾量还将上升,预计蛾高峰在8月24日前后,发生程度达中偏重。
2.纹枯病:近期受台风暴雨等影响,纹枯病上升快,重发田已出现4级病斑。市站测区8月20日调查机插田丛病率9.0%,株病率1.6%;南浔点丛病率6.0%,株病率1.8%;练市点丛病率16.3%,株病率3.8%;双林点丛病率14.8%,株病率3.6%。近期田间湿度高,纹枯病发生为害将加重,总体中偏重发生。
3.稻飞虱:灯下迁入少,近期无褐飞虱迁入;田间虫量少。市站8月20日总虫量0.8万只/亩,其中褐飞虱成虫0万只/亩,褐飞虱比例占12.5%。各测报点调查总稻虱,双林点12.3万只/亩,其中长翅成虫2.1万只/亩;南浔点3.8万只/亩,其中长翅成虫0.2万只/亩;妙西点和练市点0.1-0.2万只/亩。如近期无外地迁入,预计六(4)代褐飞虱中等发生。
4. 稻曲病、穗瘟等穗期病害:近年来稻曲病特别在籼粳杂交品种上发生较重,由于菌源基数高,如破口抽穗前后如遇适温多雨天气有重发可能。穗瘟近几年在感病品种上发生较重,各地要引起重视。
二、防治意见
当前田间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加上水稻生育期不一,防治情况复杂,各地要加强技术指导,把当前防治作为关键战役来打,争取防控工作主动。
1.防治策略:主治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纹枯病,预防稻曲病、穗颈瘟等穗期综合性病害。
2.防治适期:水稻破口前 7-10 天左右做好稻曲病第一次预防,杂交稻宜在近期预防,并在齐穗期结合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等病虫做好第二次预防;常规稻防治时间宜在8月底至9月初全面防治,并在齐穗期做好稻曲病第二次预防。
3.农药配方(任选一种):
防治稻曲病(兼治纹枯病)可用30%苯甲·丙环唑20毫升/亩或32.5%苯甲·嘧菌酯40ml/亩或75%肟菌·戊唑醇15-20克/亩兑水50公斤粗喷雾。
防治褐飞虱可用25%(50%)吡蚜酮30克(15克)/亩或60%烯啶·吡蚜酮12克/亩或20%呋虫胺 SG20-40克/亩。
防治稻纵卷叶螟可用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35毫升/亩或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克/亩或20%氯虫苯甲酰胺10毫升/亩。
对前期发生叶瘟田块、感病品种和老病区在破口期和齐穗期用75%三环唑30克/亩等对口药剂做好穗颈瘟预防。
5.注意事项:
1、农药要交替轮换使用,要选用对口药剂。防治褐飞虱停止使用吡虫啉,不提倡单一使用噻嗪酮;
2、每亩用水量要喷足50公斤,田间须保持3-5cm的水层,以提高防效;
3、注意科学安全用药,不使用高毒高风险农药,防止人、畜、蚕、蜂等中毒事故发生。高温天施药应早、晚喷药,切忌中午前后下田施药;
4、施药后将农药空瓶(空袋)及时带回交于回收处,不得丢弃在田间地头。
|
调查:吕进、潘欣葆,市区各测报点 预报:潘欣葆 签发:王仪春